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研究實習與討論上
Tutorial on Research Method (1) 
開課學期
100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方震華 
課號
Hist7006 
課程識別碼
123 M0041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3 
備註
與陳慧宏合開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2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01discuss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的必修課程,以一學年的時間培養修課者進行史學研究與寫作的能力,並熟悉學術討論的方式與過程。藉由老師的講授與同學的報告、討論,引導修課同學進行史學研究,為日後撰寫碩士論文奠下基礎。

上課方式以討論為主,講授為輔。修課同學須閱讀指定讀物,參與上課討論、撰寫平時作業、並於期末進行口頭及書面報告。 

課程目標
一、培養史學研究、寫作與討論的能力。
二、思考研究題目,為碩士論文的撰寫作準備。 
課程要求
一、參與課堂討論及口頭報告。
二、按時繳交作業及報告。
三、準時出席,並閱讀指定讀物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Auslander, Leora, “Beyond Words,”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10 (4): 1015-1045 (October 2005).
Cannadine, David, 梁永安譯,《今日,何謂歷史》,台北:立緒文化,2008。
Original Title: What Is History Now? (Palgrave Macmillan, 2002).
陳慧宏,〈「文化相遇的方法論」:評析中歐文化交流研究的新視野〉,《台大歷史學報》,40期,2007年12月,頁239-278。
───,〈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時代的視覺物像及傳播網絡〉,《新史學》,21卷3期,2010年9月,頁55-123。
陳弱水,《歷史研究手冊的製作構想及其初步實踐》,2010年12月。
杜維運,《史學方法論》,增訂新版(十五版),台北:三民書局,2003。(或十六版,2005年)
方震華,〈近四十年南宋末政治史中文論著研究〉,《師大歷史學報》,20期,1992年6月,頁207-218。
───,〈評包偉民,《宋代地方財政史研究》〉,《台大歷史學報》,30期,2002年12月,頁307-312。
───,〈養兵衛民─募兵制合理化論述在宋代的建構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82本1分,2011年3月,頁43-78。
理查•馬里厄斯,和梅爾文•佩吉著,黃煜文譯,《如何寫歷史?》,台北:五南出版社,2010。
Original Title: Richard Marius, and Melvin E. Page, A 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History, 6th ed. (New York: Pearson Education Inc., 2007).
Megill, Allan, Historical Knowledge, Historical Error: A Contemporary Guide to Practice (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2007).
宋家復,〈魔鬼就藏在細節裡:註腳、當代史學與(無關)後現代 〉《文化研究》第三期(台北:遠流出版社,2006年9月)頁157-197
 
參考書目
略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成績 
35% 
包含口頭報告、課堂討論與平時作業 
2. 
期中報告 
30% 
書評一篇 
3. 
期末報告 
35% 
研究回顧一篇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9  課程介紹 
第2週
9/26  《今日、何謂歷史?》(一) 
第3週
10/03  《今日、何謂歷史?》(二) 
第4週
10/10  國定假日 
第5週
10/17  書評與研究回顧 
第6週
10/24  論述的分析(一) 
第7週
10/31  論述的分析(二) 
第8週
11/07  論述的分析(三) 
第9週
11/14  歷史學的認識論(一) 
第10週
11/21  歷史學的認識論(二) 
第11週
11/28  史料與研究(繳交書評) 
第12週
12/05  摘錄史料與註腳 
第18週
01/16  繳交期末報告 
第13-17週
12/12, 12/26, 1/2, 1/9  口頭報告─我有興趣的歷史問題及其研究成果